【背景链接】 0 s1 `0 r) w0 f
2010年7月3日,上海世博会的第四次主题论坛——“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来自全球的环境问题专家以及政府官员围绕低碳城市、绿色经济、气候变化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v: [0 {8 Z. A% i
【标准表述】
" F- q: Z' N5 P8 m8 d/ f( @原因分析 9 ]3 _7 X6 r( q) G5 T: V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全球用能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0 G' ?8 D3 R/ L7 j: M9 t
意义理解 / S0 {, V! t( h5 |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瓶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新途径;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城市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1 ~6 B& G) h; ~) X. {对策措施
* u# d* S. O7 T, a q) Q! j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达成中央与地方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需要涵盖所有的产业部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 / d% X1 q m @1 y' i5 ]
第一,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建立系统协调的低碳发展规划。一方面,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低碳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与地区层面的对接;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内部发改委、规划、财政、环保、科技、交通、城建等职能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具体步骤和政策措施等。
4 ^' N- C: R) c% W0 x2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首先,政府要避免建设耗能巨大的“样子工程”、“亮化工程”、“景观工程”,在政务活动中避免铺张行为;其次,企业要充当主力军,改变高排放、高消耗的发展方式,逐步建立循环机制、清洁生产机制;最后,市民要努力转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实践绿色生活方式。 + o' o# N" \. o1 Y
第三,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将低碳发展的理念渗透至所有的行业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对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高碳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这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从根本上避免碳排放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