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c8 c) `! v4 I6 X9 a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 S3 a5 [9 ]' Q# r$ i) j# a
(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真题及解析 " A8 y; ~) J: c2 f* k! _" B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3 \- Q0 y9 x3 \6 h1 s6 V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3 g4 S% e4 ^5 ?2 P
解析:
' X" T; k e; T/ Z 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U* H0 J5 N. I8 I: |: l8 G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就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1 n2 C |6 }( |9 R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2 U6 G, w4 F7 G5 P 参考答案:
! O! w6 |5 w( `9 ~) c. S! ^3 W "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 B, t6 h x9 E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 X1 V I1 v" k# J/ v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 f7 ~9 G6 q z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 U& G" N! B: v {) ^ h% d
解析: $ V9 H8 i/ C/ }7 N# r
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2010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 A* f [8 \8 I9 q# J8 K; R
参考答案: " T4 p; W) `* O
⑴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 ; B! U1 r0 B i% }7 s9 m* z
⑵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
/ R+ @2 `) f( q3 v3 Z5 E ⑶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 / w7 ]* {: p- y7 x% A& d9 q& F n
⑷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 * `" L! l6 j' E5 }
二、 "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6 a! Q+ `* }" I& H# c7 C4 R7 E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 T; D! N7 o" E$ D2 t9 } 解析:
! a" o2 y: E" ?7 K- E8 B: ] 这是一道概括加分析题(案例启示类),与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荷兰退耕还海与中国退耕还湖)相似。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
, n5 r. @# ?2 G( T1 e 参考答案 . N( ^8 X: W+ v# x- T2 @
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 ! Y! n0 ]2 C& k' }, ~+ D8 D
以上案例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具体说来,就是要: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 Q; B* f+ f% N) g" h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2 m7 R3 z* Q3 Y: u5 _' E 要求:
, b1 C8 _: P1 q6 E (1)切合主题 ! c" L8 @% h# z) Y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9 X5 C* P# {' }6 e (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 L) G& ~0 v1 l) v6 i: | 解析:
" i% ~# r" `/ M% d4 K 宣传手册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因此每一部分都要写出内容要点。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基本上都来自材料,只需要找到答题的角度即可。
5 m- C+ [2 i; C9 g 参考答案: & I9 Z2 b' f/ q6 D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容要点: ( D" I- Q/ N. ]4 J& \: k4 ^
1、介绍黄河的源头及其流经地 % R" D2 l/ Q# h/ g" G; d
2、以壶口瀑布为例,介绍介绍黄河的自然景观 & c7 [6 b* f' ?
《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容要点
" {* _: j; w0 X! M 1、古代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
8 K! K- O1 ]+ s; b {9 Q8 D$ z 2、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 / w T- [2 l9 ~ f
3、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秦腔、豫剧等
% O) w6 ^% N, b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要点
7 j7 d( a7 ~, h) S5 F7 R 1、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治理情况
% J! V2 n/ ]0 S. H) @8 J 2、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开发情况
% c; |5 A7 D, W6 y9 `: z, h 3、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 ! e- {$ @' b, x' Z: R8 v, f6 u3 j
《黄河精神万古传》的内容要点
" U, h$ {- q& h$ L 1、指出黄河精神的内容--在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p* V/ M5 \- j3 o |# Q1 i
2、号召人们维护和发扬黄河精神 ^1 L6 P5 Q" u N4 `3 v! y5 Q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1 {, o- h4 y' e7 ^, z
解析:
# L- j' B! s R4 D" d+ m 一、按照击溃题干法解析,材料可以分为以下细节,具体如下:
5 l! Y+ f& \% n! V8 ~# b* c) o8 m/ Q (一)请参考给定资料--意味着要充分联系材料;
# A( T* V, |( a, T& S( X" G* | (二)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味着黄河精神是本作文写作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写作的最终归属点、提升点;
" o4 g- W! H% b; i. W" i2 ` (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结合以下三点才能出来好的行文。
2 G5 M( p+ R* C" u 第一,中心论点明确,意味着在行文第一自然段一定要出论点,因此,无论如何选角度、自拟标题,一定要有明确的论点; % j7 w, X4 q5 q& t7 U
第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强化了分析能力,副省级以上,要特别注意要从微观切入,但是,要重视从宏观与中观之间行走; : s t* B& g, A. T2 {& i
第三,1000字左右,要重视字数控制--不要过高哦,字数有明确的限制。
S- d2 ]; ]7 h/ `* R8 M8 o7 B 二、行文写作先看材料
: K* D9 r+ t( ^/ z& h9 N 整体行文逻辑比以前变得更难了。从表象上看,开头材料和结尾材料非常像文化,而整体行文的材料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 8 M8 t+ J, I c" i- I/ y
其实,黄河文化精神本身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视角来看。只谈精神是空谈,不谈人与自然也是空谈。 ' l5 G3 ^( Q& |) n
因此,要从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协调、黄河精神来写最高最尖端写法。人与自然是不变的、永恒的,也是科学发展所倡导的,黄河精神要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而这也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范畴,而文化又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当然,三个统筹兼顾的维度,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解题
: w# V& |4 _" ~" ?6 u$ Z1 R 三、结构简析 3 n4 x4 f4 }1 m- e7 M' ?9 z
]& o5 E! v$ x; p/ Q
统筹人与自然 弘扬黄河新精神 & E ]. a+ b9 g9 M2 V
2 d' |3 k" i- f& x
第一自然段:提出论点,突出黄河文化精神的历史扩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h& M* b8 `" `8 k0 R
第二自然段:写当前的问题和表现 4 H5 @- B0 }! r/ \( X* ]
第三自然段:分析原因 % e# W. e1 \5 b: k
第四自然段:过渡段
n$ T& Z* {# J1 Y) S: x+ c2 n 第五自然段:对策一:弘扬黄河精神,突出黄河文化发展的方向;
9 B) R1 A6 B0 | 第六自然段:对策二:弘扬黄河精神,找准当下黄河精神的重要问题;
0 j( D0 d6 p+ j. U8 |( T* \" ~ 第七自然段:对策三:弘扬黄河精神,有重点,破题现在的瓶颈,人与自然是抓手; 7 q/ e+ `9 j& r4 p: C. T
第八自然段:结尾,提升到人与自然为抓手,创新文化精神,弘扬文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