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已发布的面试公告信息,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部分招考单位的面试将在3月上旬进行。对此,记者特别邀请了中宜教育国内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戴斌老师,对2010年国考面试的命题热点做出详尽分析。 文:记者李琼 图:新华社发
( U- A5 x# |5 g2 m% H& | 热点一:央视春晚被网友批评“植入”太多广告内容,对此你怎么看? 5 _+ J/ l/ t, J, W
回答要点:网友的批评并非坏事。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产品的第一属性应该是“文化内涵”,而“商业因素”才是从属地位。如何吸纳商业资金为文化事业服务的同时,保留文化的“纯粹性”,是一个值得所有文化工作者深思的话题。 6 y# U4 N' K6 a5 [0 ~4 \: U
热点二:海南准备建设“国际旅游岛”,消息一出,海南房价飙升,对此你怎么看?
6 {- S u/ f w, y/ U7 e2 w 回答要点:“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提出,确实有利促进海南的经济发展。但目前海南房价受到部分投机者的炒作,使房价脱离了正常的价值轨道。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金融调控,防范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引导群众正确投资、规避风险,并加大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7 j1 w* d) z3 u" q% |% E C" H
热点三:目前,部分地方监督部门将官员的生活细节纳入反腐视线,对此你怎么看? ) Z. |: I" r; w2 P" J3 r- d3 S
回答要点:此举有利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但目前的相关监管机制缺乏强制性和可执行性。对此,应通过立法制定、完善具有可执行力的责任追究机制配套施行。 0 z( i K! r" n2 y ]
热点四:目前,有领导干部呼吁民众在节日里多穿中式服装,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此你怎么看?
{$ l0 I7 K; P 回答要点:在节日里穿着中式服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值得支持。从另一角度看,官员的呼吁也折射出在外来文化及通俗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被极大挤压,这需要政府更多地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归。
4 J# g' w' \4 L2 _8 f 热点五:今年许多地方开始尝试推行“火车票实名制”,对此你怎么看?
+ J) V. o% Z% a5 K+ o% X 回答要点:此举一定程度上有利缓解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矛盾。但春运紧张的根源是在于“旅客高峰”与“有限的交通运输资源”间的“供需失衡”。因此,除了推行“火车票实名制”之外,还应多渠道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加强引导,改变人们的出行风俗习惯,实现“错峰运输”。 8 L2 c( S2 t7 u3 l; \; x. z
热点六:一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拟在未来停止招录应届毕业生,对此你怎么看? & Q) M6 E6 V4 A" f$ m( b, \3 W
回答要点:此举一方面有利选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另一方面有利引导大学生先到基层就业,缓解就业困难及基层人才缺乏的矛盾。但也会把一些优秀应届毕业生排除在公务员队伍之外,而不利人才选拔的全面性。对此,可参照广东的相关政策:省级机关等综合性岗位可优先录用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基层公务员岗位,则继续招录应届毕业生,从而实现“双赢”。
% k1 X' A) b1 h. U& y% H 热点七:有专家学者提出用“手机实名制”来解决“手机涉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 d- O! Y/ j3 t+ Q+ d( k; M7 ^ 回答要点:此举增加了诈骗或其他电信犯罪的成本,同时可查处和预防大量号码被销售到不法分子手中。但执行难度较大,可考虑对“非实名制”的手机号码关闭短信群发业务,从而遏制犯罪分子通过“无登记”的手机号码群发“黄色短信”。
- C! b6 g$ G# n 热点八:有地方政府专门设置“网络发言人”以回应网民的声音,你怎么看?
3 B( H) ]- c, w4 Q% J( q1 ] 回答要点:此举一方面可以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网民“误解”,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更多地聆听民意,完善政府的各项工作。 # [: a r5 O/ n% S. A# {: t
热点九: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使流动商贩将获得合法的“经营执照”,对此你怎么看? q6 H' L5 D: e8 c9 P
回答要点:此举体现了监管思路从“堵”到“疏”的转变,有助于鼓励弱势群体自主创业,也有助缓解城管部门与流动商贩间的矛盾。但这将极大提高“城管的执法难度”。对此,应完善并明确相关的“执法及管理细则”,在保障商贩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为管理执法提供法律依据。
3 [8 R$ e+ v5 h% g9 p 热点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出台,规定“个人代言虚假食品广告承担连带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 t' w% _7 D) k! `9 z$ O3 ^
回答要点:首先,现行法律下,任何人(包括明星)应对所代言商品尽到“审查”义务,如果不辨真假就“盲目代言”,理应受到法律制裁。其次,要科学界定“虚假广告”,应该有更科学也更客观的标准。再次,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化。(记者 李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