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纲要求趋于稳定,文字表述一字未改 + K* C( M. W: b* z( g$ o
经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从大纲的描述,还是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上海公务员申论科目的考试基本趋于稳定。 $ [9 u2 N& U7 d4 X) |8 B5 h5 L
2009年的上海申论大纲对考察能力的描述简单笼统:“《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题目及文字表达等能力。”
6 Q& w# h7 \) z* {5 f8 k 而在2010年与2011年的大纲中我们明显发现,命题组已将申论所考察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体现为:
6 C2 A9 j' u& V2 I3 I 《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试卷由考生须知、给定资料、答题要求三部分组成。
$ W, ~* @, O( [/ B" d% j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蕴含的趋势、矛盾和本质问题。
|% K( U8 E+ ]& t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趋势或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 ]9 V9 g4 d/ j8 k/ O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R, x, B- k8 n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7 T4 G$ k8 W9 j二、考核主题特色鲜明,主要聚焦政府建设
" o. X: a2 x; j 自2004年以来,上海申论考试题材均围绕政府建设及公务员队伍建设而命题,而2005年以来则尤为明显,这体现了鲜明了上海特色,因此广大考生在复习时吃透国家的相关理论、政策、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近几年申论材料主题来看,主要体现为世博会和城市“软实力”(04),行政许可法实施(05),上海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习锻炼制度(06),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07),科学发展观和政府绩效评估(08),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09),政府信息保密与公开(10)。这些命题基本都是与政府自身建设与公务员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都可归结到政治问题,都可与履行政府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联系起来。
/ l8 i6 u1 R% B& |1 q5 \ 上海申论考试具有侧重政治类主题的明显特点,考生应多关注历年的上海市委全会、人大代表会、市人民政府及相关专家评述,了解上海市情,重点关注上海政府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此外,上海申论材料往往立足于一些新的政府理论的实际运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程度很强,材料比较中观,既有本市工作实践,还有不同地方省份的实践比较,往往还会涉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案例,因此需要考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知识面。 % A, n7 U* y& v" `9 M. Q: `8 ~& o" |
三、考核题型相对稳定,出题形式比较细致 & f! G. n) ^2 z7 [/ o
近几年来上海市的申论试题多稳定在以下四种题型:
! V0 O2 N0 X [4 I- b5 K9 w, e1、分析:根据试卷给出资料,罗列若干陈述,要求应试者根据题意作出正确选择,并以不超过200字的篇幅,简要说明错误项理由。应对方法是定位原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而后通过分析得出正确判断。 " R7 p! F4 _/ G( {# h- s
2、概括:要求应试者在仔细阅读试卷给出的材料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此题概括的对象多样化,如:概括原因、概括主要问题、概括主要内容、概括理由等。
1 s* g9 e" s' C' J3、对策:要求应试者就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篇幅不超过300字。此题应对方法主要是从材料中分析、挖掘出对策,使得对策具有可行性。
& Q9 s% x) S8 w/ |3 H: R2 J4、议论(作文):要求应试者根据答题要求,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提高写作能力关键是练笔。 # @/ Q. s6 U- R3 ~
通过以上题型的分析,中公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发现,上海考试在题型方面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 o+ a t' \" o" F% ~, V
一是特色题型保持稳定。上考稳定保持一个独具特色的题型——判断分析,且每年错误率均大于等于50%,虽然每年让考生辨析的条数不尽相同(如2006、2007年是五条,而2008年为四条)。 2007—2009上海申论连续三年使用“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型,表明这已成为上海申论考试的一种常态和固定题型,对此应加以重视,并研究总结其规律性。大体来看,应牢牢把握“依据材料、准确理解题目表述、分析辨别材料与题目表述的差异”这一原则,仔细比较材料与题目备选项的异同,重点是“求异”,即找出题目备选项与材料所表达意义的不同之处。
! B' p* F: T: D' b 二是命题出现交叉现象。申论试题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或思路,越来越多地要求写成应用文体或融入作文之中。试题中对策拟制不再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独立出现,而是融入到机关常用文书、文章或归纳概括等题型之中。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将对策拟制题融入综合分析题里面,运用材料中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材料中政府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200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将对策拟制题融入概括类题型及分析型题型中,针对材料回答问题:1)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对策要求由显在变为潜在,由专门的“提出对策”题变为交叉性、综合性题型,把握的难度更大。 ' n) s& _' V8 K2 X' s
三是公文考察力度加大。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越来越贴近机关工作实际,在题型上,公文写作的考察力度在不断加大。如2009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第三大题要求考生对一则公文进行修改,如果考生平时未练习过公文写作,则很难在该题目标拿到高分。
9 |' k2 _& M$ e! k! k四、材料为王并未过时,更加突出深度阅读
3 s. `0 a0 l ?' Y0 o; K% b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大纲首次对阅读理解能力作出明确阐述,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大纲紧跟国考发展趋势,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归纳概括,还是提出对策、综合分析乃至议论文,都要求考生在吃透给定材料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来作答。所以材料为王这一申论应答的根本原则并未过时,仍旧是指导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不二法门。 ! u7 f1 ~1 g% Y1 V4 h$ Z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1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对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考察考生把握材料表面信息的能力,而且更加侧重于考察考生利用自己的理论政策知识、社会热点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对整篇材料进行理解、分析、运用和驾驭的能力,即深度阅读的能力。
. p2 a: D* U; _+ L* O5 o 这种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抓住零散材料背后严密的逻辑关系,既要把握材料的整体逻辑,还要学会把握不同自然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此,才能使整篇材料形成统一而严谨的逻辑关系,使整篇材料有机整合在一起。 - {; w, t8 N8 g9 X% Q/ A) R& S8 v3 P
这种能力,还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材料找观点,要找到主要问题背后的主题,抓到材料表面现象背后的观点,能够密切结合材料的主题、主要问题,灵活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备,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引申发挥。 % m# s! s6 D- V1 ~& ^ _ Y( S q! ?4 I
2011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大纲的发布,广大考生也要随之进入全面备考复习阶段,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夯实基础是复习的关键,同时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备考: , N5 J* f. l" S
一、 注重公务员能力的培养
& D; S6 V+ |# ~+ ?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一名公务员的各项能力,主要是综合分析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与写作能力,这些能力中都包含应具有一定的政治精神和公共管理思维能力这一共同要件。这些能力能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是考生准备申论所面对的首要难题。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
' M: c' X$ q- S' ]9 d/ m 二、关注社会热点 g% ?3 x. Z, j# b
申论考试考的就是热点,因此考生应该关注热点。如:新闻联播、上海本地新闻要闻; # ?# o/ M8 Y$ y1 W
上海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与工作部署;重要的政府管理实践与理论创新。申论考试既考核考生平时积累,也考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多分析、勤练习才是取得考试成功的王道。
$ e& {5 k. k& J) i: K三、 真题训练
, I! u# v& Z; ^2 \% u 每周一套申论试卷,题目以上考申论真题为准。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重视热点但不重视练笔,重视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练笔时可以用往年真题,写好后按照申论理论自行修改多遍,也可以找老师批阅。在修改过程中,消化申论理论,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和写作风格。在考试过程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出来,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 j& O+ f) ?% x% r0 ~4 \2 ~& j# l四、卷面整洁
& r7 v1 q7 p3 [- x4 E! [* A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保持卷面的整洁,先想好语言,而后落笔,避免错字错句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