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领导机关推动面上工作常用的一种好形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抓典型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机关干部应当学会把握典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练就抓典型的过硬功夫,真正成为写作典型材料的行家里手。
8 A) _, E) D$ p6 _1 c( s* x2 E$ i7 m p/ M( o. P8 T9 S
( t/ m9 @& t0 p% a9 k! R1 ^9 C h; R& }+ m& L R
一、准备工作要过细 ' C6 ^, f% c% g& k
5 O# E: G' K' M+ [4 [7 v \
" V- h% X; l: V. }1 x
b& V# t, w9 _' p" u
从考察典型的一般进程看,首先是从做好准备工作开始的。对考察组来说,作准备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认识、提前进入情况、搞好预先筹划的过程。这项工作看似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做到位是不容易的。从内容上讲,准备包括许多方面,既有思想上的,也有资料上的,还有组织协调上的。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 ^" O6 b, E/ ~
7 w6 c5 l4 A- r# p! K9 m4 Z: T
7 V0 B8 o8 C5 e( p
8 i9 Z# _* T: S$ {! s2 u- i% f4 l一是要明确受领考察任务。考察典型首先要弄清考察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考察任务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和掌握基本事实,为党委领导认定典型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考察,看典型事迹是否过硬,能不能立得住,有没有宣传推广价值。这是首长认定典型和决定典型宣传的依据。第二,研究确定典型主题的定位,起草考察报告和总结典型经验,必要时做好起草党委学习决定的准备。第三,为下一步树立宣传典型、开展向典型学习活动打基础。考察结束后,典型宣传(包括主题的确立、事实的认定、口径的把握等)都要以考察报告为基本依据。 5 b7 R6 e; @ x/ Q
5 ^/ j& n. u) w: ?. A) h
9 m& y! ]7 ~& n+ k- d n0 C# }& W7 Z; d6 D7 k7 M+ A8 z
二是要深刻领会和把握首长意图。凡是重要一些的典型,大多是通过逐级报告反映上来的,领导一般都有明确的批示或指示。所以,一定要把领导关于宣扬这个典型的有关指示和要求搞清楚,做到心领神会,思想准备充分。领导的指示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指导性,它赋予了考察工作必须把握的方向和遵循的原则,这对于确定典型的主题和宣传的规模、侧重点及层次、范围,都是很重要的。在学习领会领导指示时,必须抓住重点,吃透本质,把握住基本精神,了解典型的背景。在考察之前,要把首长有关重要指示提前印发给每个考察组成员,反复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这样,整个考察工作把握的重点和方向才能心中有底。
; Z E/ E5 @& A, ]' ^5 V1 `; M( p+ s
: i6 w2 C3 N9 ? w( y& U0 M& P7 ?) V8 Z8 z c9 E# U; W4 r+ P
三是要制定周密的考察方案。为了更好地把握考察节奏,确保整个考察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方案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考察的基本目的、考察的主要内容、考察的对象、方法、日程安排和应注意的问题。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时,要提前把问卷表设计好,印制好。考察计划拟定后,要提前通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以便预先准备。同时,提前给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打打招呼、吹吹风,汇报考察对象的线索,从宏观上了解上面需要什么样的典型,以便考察时有所把握。当然,拟定的考察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考察的深入,可能要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 @# s- l6 ?1 A% g
* D' q% y- e8 B# ^
( {5 W- y, A8 ^
7 z' ]9 {! E3 D5 B四是要收集掌握相关资料。考察总结典型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说到底要反映到文字材料上——撰写考察报告。这就要求和一般材料工作一样,都需要在下笔之前,根据调查目的认真做好相关准备,收集被考察典型的基本情况、原始事迹材料、以往考察典型的历史资料、同类典型的事迹材料以及各级领导的有关指示等,这些资料对考察组成员来说都是手头必备的,不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能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情况,进一步打开思路。把这些东西在脑子里反复过几遍,有条件的话,最好出发之前和领导、同事讨论研究一下,深化一下认识。这样就能做到有备而去,有的放矢。 " l) V% f( G; ~
" v+ r& S. z7 n7 R' G 8 `) z C4 L6 }" ]% c) E
/ ]) m6 k. f+ q6 Z* n1 M
五是要搞好组织协调。协调是指考察组与被考察典型所在单位领导和机关的协调,主要有:及时向考察单位通报考察实施方案,明确考察的时间和主要任务;通知被考察对象及有关人员作好充分准备,以防出现因找不到人而无法调查、耽误整个考察进程的现象;根据需要也可由考察组领导与被考察单位主要领导先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有关问题上取得共识,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考察组一定要树立依靠群众、依靠党组织的观念,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取得他们的支持。 3 L: a1 _6 K6 P5 E5 g2 R
7 r0 a" N2 H- d( b/ E6 {3 R
1 t Y/ ~0 F- J; @( B% u
2 `: ]" j% x `& E* @, f8 q8 {/ _二、调查工作要做实 / D$ c- Z6 }( ^" q5 e7 S
7 |" C& _0 S4 e# Z
1 v: f- ]+ M: Q7 O, I7 Y1 x. w5 h& ?( G# A% X, Q4 g9 M) ]8 ?0 n! t
所谓调查就是采访。做好调查采访工作,掌握典型的情况,这是抓典型必不可缺的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所说的“米”,就是通过调查采访得来的素材。没有丰富的情况、事例和材料,典型就是空的。抓典型要勤于采访,精于调查,注重积累,通过辛勤的采访,获取更多的资料,就能够取得写典型材料的主动权。我们在抓典型、写典型材料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感到典型很好,但就是典型材料写不下去,写的过程中感到很难,毛病往往出在调查采访不够上。做好调查采访工作,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条:
. T+ j% {1 V* X% x6 H% P n0 M1 d2 Y% u; f/ o
0 K7 X h# Z; F4 a8 A+ o: c# D- ]1 d2 d
一是采访调查要力争多索取第一手材料。在抓典型的实际工作中,作为上级机关,一般不能马上直接接触典型,一开始处在二传手、三传手的位置上。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不去亲自采访、亲自接触典型,就材料研究材料,就材料修改材料,困难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重大典型的宣传,一定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材料,要走好重新采访、亲自采访这一关。这绝对不是不相信下级,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宣传,需要更多更具体的材料来充实典型,光靠间接的、在原有材料上的修修改改,很难再提高什么。只有自己采访来的材料,用起来才得心应手,才能够把材料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行发挥;只有自己采访得来的材料,用起来才放心,避免产生“虚假”的现象。
, Y/ G+ m# A t9 q% e- \1 g
T4 z' h: ]1 X% B9 s
& a7 o2 q' O3 ~" Z- y9 Y# ~1 t4 W. I. U1 y5 M- B: d
二是采访调查要细致、视野要开阔。可以说采访是个苦差使,既是个硬功夫,又是个细功夫。初写典型材料的人,往往急于动笔,其实这样往往事倍功半。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占有大量的典型事例和素材,做到心中有数,动起笔来,才能进展顺利。细致的调查采访,关键是要把视野放宽,不要局限于典型本身,与典型有关的人都应谈一谈,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要搞清楚。要广收好事,采访不要怕重复,谈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信息量越大,事例越多,典型越丰满。采访的方式方法也要讲究,尽量少搞兵团作战,这样的采访往往效果不好。而个别谈话,随便拉家常,甚至在饭后散步中,都可能获取大量的好思想、好情节、好事例。一般地讲,采访要做到“五谈”,即与典型的上级谈、与同级谈、与下级谈、与同乡同学谈、与家庭成员谈。谈多了,情况就多,事例就多。采访过程中还要勤于观察,就是注重典型语言以外的感性认识采访;勤于记录,就是不偷懒,采访时要想到什么都可能有用。 ( _. h4 m: R! H
; ^# O; K+ r- C4 N8 _. E& ]) Z
# ^+ v+ B1 l, ]! B! M4 A9 R6 z
; M- D9 g/ l1 f: ^2 R7 J三是采访调查要产生联想。联想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基本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采访中的联想,就是在采访过程中不要呆听呆记,而要听中有思,记中扩展思维。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同样听情况介绍,同样作记录,但在研究材料或在写材料时效果就不一样了。原因是,有的人在听汇报时,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把产生的一些联想,迸发的一些思想火花,产生的一些感受也同时记录了下来。而有的人却是你汇报什么,我记什么,你汇报多少,我记多少,记得密密麻麻一大本子,却不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这两种方法,显然前一种益处大。在广泛的采访中,有时采访对象在介绍某件事、某个问题时,会突然触及你的灵感,刺激了你的思维,迸出几句精彩的语言,或产生一个新颖的思想,如果当时不记录下来,过后就容易忘掉。 2 M$ z2 u8 [+ d; `6 Q Q% j
& Y% m, y* C' f' n+ ~) }0 [6 \; u! t
2 h. V( B* s2 P8 u- I
# J" q& x, T# L6 U- v1 T6 |四是采访调查要注意归纳整理。可以说,采访时就是要张着大口袋,不管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装得越多越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素材都能用得上,这就需要对大量素材进行加工梳理,根据需要进行鉴别和筛选。这个过程是个“深加工”的过程,既是对采访调查的归纳,也是为动笔写典型材料作准备。归纳梳理要注重“四看”:看素材与主题的关系是否紧密,看素材是否具有典型性,看素材是否真实准确,看素材是否新颖感人。通过细致的归纳和梳理,写典型材料时就方便多了。 4 A( m. n0 i% m3 ~6 q" R8 [
$ ?) q: k* z! O$ |# ]1 O5 C
# t' a9 Z5 Z! J4 h
; G( a+ C8 Y" e S% b z8 a三、典型材料要写好
) u1 B% K. W+ M+ F
9 c. ^, M1 G. Z7 {2 ?9 f! C6 O ; m5 {$ H. Z: C C! \
p- n' Z) I" R1 v1 P- J+ ?+ D
写典型材料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典型能够写出不同的典型材料,如果所有典型都是一个面孔也不会吸引人。但是,写典型材料也有一些基本的东西要掌握,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 I/ j9 J+ X% y) y# o* k7 d
+ _0 q2 c5 E*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