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浙江老秘 于 2011-12-22 08:57 编辑 $ a: j1 f0 o6 k8 M! H3 U: }( l) q
' T( \% `& j, F# Z+ K+ N(一)概念
# n$ C- G& ^# k5 M* H6 I( ?% d4 H- J
$ m) e. Z$ i# g% V7 M9 W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 L9 Y6 u; P* i( U0 X; d
) ~$ n' S* [' w8 D: J0 l& w/ _
7 C, o" }: j# X5 v$ s* w( ^9 v( N8 m(二)特点 7 d$ G! L7 Z, V9 D
8 r3 u/ R3 e. G1 J- `
; o! O, G8 c8 C5 S' s
1、应用的广泛性。通报是适用范围较广的文种。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可发通报;通报的内容可以是传达重要精神、领导指示、或者重要情况,也可表扬典型人和事迹。 * L. ~% N: h% l8 T9 I7 l
) S. w2 I# |( d* j3 N
9 F( ]) g0 ]4 T$ z2、事实的真实性。真实性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更不能胡编乱造。通报的教育、指导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体现在事实本身。如果通报的情况、事例不真实,就会起反作用。因此,撰写通报时必须作到准确无误,没有水分。
1 H9 D8 M! X/ p- E4 a5 h( M$ ^* A' ^$ E$ k
" ?9 u# h% B; Z" p9 ~
3、内容的典型性。通报的内容都是比较新颖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所通报的情况,必须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对读者能起到教育作用和指导作用。一般性的人与事迹,一般不予通报。 6 K, B' z: j8 ]
?+ y' f0 Y3 F& N8 R2 C: R7 F
( t' |& ^. ]' T; f8 W1 c4、行文的及时性。无论传达精神、沟通信息,还是表彰好人好事、批评错误,都要抓住适当时机,才能充分发挥通报的指导和教育作用。
% g1 Q& n0 ]9 B Y0 U8 I0 ?- W- D6 Z& B2 z$ a7 e, c
9 _7 M' @8 k# u; X* E
(三)类型
) b3 I' S0 ~* S) P& y8 ?5 P2 Y" S1 b
4 N( Z0 ~! I! ~/ k1 I) @* t" z% e5 ?% y6 c- c) I
根据其适用范围,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
" g+ J" M; D* c- h* ~2 x0 f% E h
3 M2 n) w( s3 `' c/ D/ |2 L4 N# ^/ g% c. Z+ ^1 Q! J/ T$ H
1、表扬性通报。通过总结、表彰具有典型意义的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的经验、事迹,使面上的单位和个人有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达到弘扬正气、净化环境的目的,起到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挖掘潜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作用。 ) ^* E8 R1 `: z/ W
5 {9 N# K0 X! M
7 d% B( w8 B1 w' p' v# x. S7 ]9 f2、批评性通报。针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或代表性的错误做法,抓紧典型事迹进行解剖,分析其错误的性质、产生原因以及带来的恶劣影响,作出对犯错误单位或人员的处理决定,以使各方面吸取教训,达到普遍教育的目的。
/ b7 r+ E8 l& y$ P; e. V
9 c" H* {$ N5 P1 f0 g$ X0 e
, N& q7 ^/ |3 }/ Y3、传达性通报。用语传达重要的会议精神,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情况,交流情况,沟通信息,使所属单位了解工作进度,掌握学习进程,有利于所属单位能够站在整体的框架内来考虑、安排自己单位的工作、学习,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均衡发展、协调行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9 `/ Z. q9 c- f% t+ L2 H( I
- X6 C" |3 O( D' m1 s4 y9 u
! z. z Y2 u4 Q5 H, z(四)写作
) b: E) |: l. [. Z l. z( W# U" a$ @ j+ N/ N! ^7 T
) ^6 d/ z" d i! H8 f2 S( a, X
通报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四部分。 + \2 C. V7 V3 D4 [, L+ F& p3 Z
% {" m0 T/ [. f$ S2 j, l4 k
% o# f! b/ {1 ?; g1、标题。通报的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由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用于郑重的高层次的发布内容。一是由事由、文种构成,用于一般性的通报。
8 { n5 Q3 e$ \: o9 i- r/ R9 q' K+ e7 y2 T2 y
' r8 @% x- J5 Z K7 O, t( a, X0 u2、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礼机关,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 F5 U% j7 K; B' N+ R) a' Q4 K8 D# _; J- C
* @( v4 U3 B2 g, i( S% ]3、正文。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引据。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托出全文的中心,勾勒出总体轮廓和基本事实。表明发文机关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提出发通报的决定或希望。第二、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与评析。这是通报的重点和核心。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经验或教训,具有示范性的,还要作适当评价,概括出典型意义或主要经验;属于警戒性的,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吸取的教训等。二是决定。对被通报的内容做出评价或处理意见。第三、结语。即提要求或希望,是前两部分的落角点。一般依据通报的目的、内容,提出相应意见、措施,以求得到落实。 # ~. W/ v3 P. d% ]
! q+ `+ N2 [" u
; b* G4 b! C1 C+ a& P0 G8 A
4、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 K" ^/ u' W+ F
7 S9 G+ H4 [0 m. j2 s4 l# K! U! U' O5 X( w7 g& o9 l8 l
5、写作要求。
% [3 d# P/ x/ p3 q" D
8 Z4 Q' f% v0 Y, W. b' K4 v1 e3 |! y8 y# z' }* V
(1)事例要典型。通报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放眼整体利益,所通报的事项,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认真考虑到全局的指导作用,对干部群众的教育意义。提炼出的经验教训必须是从通报事例中自然而然引申出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具有个性特征。
[, I8 X( [7 x; N5 n2 j* D1 B
; [: h- ~% f: e M" k# o S- m* d) j' a
(2)事实要准确。通报都必须客观如实地反映真实情况,对作出的分析、决定,要科学、准确、切合实际。 : l# A* A' `" Q9 i- F: S: | s
+ R& u$ q- N0 `; G! J% @8 t( D1 T! ]- v
(3)行文要及时。通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性强,特别是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的事例,一定要及时通报。否则,事过境迁,通报将失去其意义。 ! W& s3 @% H4 J! a# x
: p" f" O3 R: K5 }, P+ q5 G. V4 v& U
(4)要求要可行。通报中提出要求时,要切实估计受文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期望过高或一刀切,盲目乐观或片面悲观,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7 j" e, R" ~) I: i7 x- {
" N( Y6 T* ]. H9 G3 T5 |6 {
. T- d3 ~+ H3 n7 ~1 V2 S(五)注意事项 ; J0 r4 n3 E2 ~/ n* d Z
* Q( D+ ?% D% E( A
6 M3 D* Q) X p1、通知与通报。通知与通报的主要区别有:一是内容范围不同。两者虽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情况以及共同遵守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者有关情况。二是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内容具体,要求明确,有严格约束力。通报的目的不是贯彻执行,而是通过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提高认识。三是变现方法不同。通知主要是直叙式,通报则常常用叙述、说明、议论等手法,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3 S X9 \$ \; K
0 `+ c& o$ @6 c3 c c0 E- u9 r
: q7 L& B' n% j+ s2、表彰通报不能与命令、决定混淆。命令是嘉奖有关单位与人员,被嘉奖的必须是在全国或一个大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一般都伴随着授予荣誉称号等。决定与命令相似,程度稍轻,但一般没有授予荣誉称号。通报则属于一般性的表彰。 0 q1 P9 G0 _7 s7 P; ^
% k* s. z: x- p; i3 x2 V0 M) v4 I6 P- V
3、批评通报不能与决定混淆。适用决定惩戒有关人员时,一般是错误或过失比较严重的,影响范围较大的。通报则属一般性的,目的多为引起警惕。
, @6 s: k# n! }) V( J0 C* p' h
}. f! b: w5 u# o, z$ r/ E& N B. e& T5 x7 \7 N8 Z
4、传达性通报不能与公告、通告混淆。公告,主要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偏重于向国外宣布,涉及事项,一是重要,二是法定。通告,主要是向社会各方面公布应遵守或者周知事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周知对象是有关方面,无关方面可不周知。通报则意在使有关单位和群众知晓,重在传达,影响一般较晓,一般不具有指令性。 : g0 [+ N) \* G'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