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话,就是骗人的话。向首长传递假话,不是在欺骗首长吗?还要掌握传递假话的艺术,不更是大逆不道了吗?& j5 X0 r' h7 [6 ` g+ |4 v
5 z, @: k& B* r' G8 T0 }
什么是“假”(1)
6 c. y. w9 c D9 T$ Q8 @) E( f( k* L* a; p
6 n, s: d; a" R+ {1 R 假话,就是骗人的话。向首长传递假话,不是在欺骗首长吗?还要掌握传递假话的艺术,不更是大逆不道了吗?' Z9 G0 P7 p: }$ y
其实不然。2 P- I# a6 ~1 \/ d7 r
在生活中,人们是离不开假话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假话,或是说给人家听,或是人家说给自己听。有时说者和听者都明知是假话,可说者想说,听者愿听。有人说,我就不讲假话,也不喜欢假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假话。例如,秘书参加党委会,研究人事变动和班子配备问题。一散会,有人问:“我怎样?”秘书全说实话:“会上你被否决了,这回你是彻底完蛋了。看来你与主任的关系不好,主任对你的意见最多、最凶,否决你的因素主要是主任。”秘书讲的是真话,可后果不堪设想。& @; B$ k5 F" [+ v! z" e7 L
所以说,无论是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全讲真话,否则,他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谈恋爱中,女朋友问你:“是不是就爱我一个?”3 [, b8 y9 M/ U6 o7 F) @
你说:“讲真话还是讲假话?”
$ d. L, ^6 l7 U4 _$ U; t' ` “当然讲真话了。”9 T7 Y5 c, I9 k# Y+ [
“我爱的人可不只你一个。那些歌星、影星,你看人家的模样、身材,哪个小伙子不喜欢?就是我家隔壁的小妞,也真叫我喜欢,可人家不喜欢我,只好爱你一个了。”
9 {. B- r: l* e- T" [: Z “那好,咱们bye*瞓ye吧!爱你的歌星、影星去吧!”5 {2 f9 n( q- Y* _4 P
所以,你只能说“我就爱你一个”。这并非真话,但却有实效。& ?( M. D" h, D( ]0 q8 |' G
参谋助手论应该说,会讲假话也是人们智慧的象征,是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有一个关于讲朋友之间聚会的故事。主持人等了好长时间人尚未到齐,便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了这话有人起身走了,心想,看来我可能是不该来的人。见状,主持者又说:“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于是剩下的人全走了,他们心想,看来我可能是该走的。主持者讲的确是真话,聚会所等的人肯定是该来的,起身走了的人也一定是不该走的。如果他换一种说法,或者另找一个理由,尽管可能不是真话,但结果就大不一样。主持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作为秘书,向首长传递必要的假话,或者是会讲善意的假话,的确是一种艺术。# z& U* x8 U m2 U' t
说到传递假话的艺术,首先就需弄清“假”的内涵和外延,“假”的本质特征和它的价值。
" p; ~! L# b$ C. W “假”的概念) g, D! e1 n5 L. g
如果给“假”下个定义,那就是: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立的。例如:假发、假牙、**;由此可以推出一系列假的概念:假冒、假装、假借、假名、假笑、假死、假造、假面具、假惺惺、假情假义等等。
+ n4 h- _5 M( a3 J# I" u
( M1 m* B" m: k% \9 f& J' r什么是“假”(2)
9 M8 X4 s: i- B) ^; w
2 N$ g5 [- v! h/ D 一般来说,“假”是个贬义词。在我们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中,有许多令人难以忘却的假的记忆。“大跃进”的高潮中,某报刊载:某地区亩产小麦10 万斤,不要说当时的中国农业生产还处在“三条驴腿”人拉犁的水平上,这样的产量是不可想象的,就是今天在最发达的国家,小麦的亩产也只能以千斤作为数量词。然而,类似的假话,却决非仅此,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假”充斥了十年之久,其严重后果是短时间无法消除的。今天,假又冒出了许多新花样,假得实在而又具体:假烟、假药、假商标,假官、假兵、假党员,假学历、假职称、**、假股、假护照……假假假,真可谓谈假色变,害死人。但这只是“假”的一个方面,还不是“假”的本质的全部特征。
D; Q1 F" I9 S' o/ Z, p4 l# U0 P “假”的本质特征
% d& m1 I! Q; Y( X “假”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9 T6 H& M( p: y# R
第一,与真实相对立。假的反面就是真的,真是以假为映衬的,假从对面展示了真的光辉:唯心——唯物,形而上学——辩证法。# w; `$ r. ^! R. E4 O! h% a* t: j$ ^
第二,与虚伪相一致。虚伪的事物是假的东西,虽然可能存在,但无法起到真的作用,形存实亡,很快也就消失了。伪政权,并不能真正管理好国家,终将被人民抛弃。虚报的成绩,并没有实际效果,很快也被人揭穿。
- {( {) c! _2 R) {) f4 e4 s' ~# C 第三,与科学相伴随。科学领域的许多奋斗,常常是为了制造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制造出来的假更像真,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仿生学、生命科学、器官移植和再造科学,以及军事演习、科学幻想小说等等,都是以造假为前提的。英国著名作家柯南道尔的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就是在假说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但因为该小说以假仿真太逼真,竟流传世界,经久不衰。在日常生活中,每个都在享受着“假”所带来的幸福和欢乐,只是我们不太注意罢了。
% x; v) w* e; n. y1 j 第四,与善意相联系。“假”,并不都是虚伪和丑恶,相反却常常表现为温馨和善意。许多善意的举措,尽管是假的,但能使人接受,并且接受得十分愉快。在一个走到了生命尽头的病人面前,人们总是说:“会好的,你的病一定能治好。”对此,病人痛苦的表情中,总会显露出一丝欣慰和感激之情。, Y) Y8 O* b( i
“假”,本身具有两重性。假到了极限,也就成真了。俗话说,假亦真来真亦假,真亦假来假亦真。真假往往是混淆在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有一支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他们为着抗日活动的需要,硬把一个思想进步的小学老师拉来当共产党。这个老师曾经读过《共产党宣言》和《论持久战》,他效仿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作法,使这支队伍日益壮大。后来党的组织派人来与他们联系,他们便推出了这位“党”的领导人。经过审查,这位老师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共产党员的要求,认可了他的党员身份,并将他提任为该武装的党支部书记。在现实生活中,真假难分,弄假成真的事例屡见不鲜。
- D" j+ }) g5 m; l( \ r5 T
- E" R* }; K' V+ Q1 O0 i G) g, G; C B% z( p5 u- _
什么是“假”(3)# Y: ~* \$ {- u) j
8 j5 R7 i. a7 X# o4 V5 E
( f6 `& ]' Q. l9 j
“假”的价值标准
$ ~- j4 W2 k9 Z* y. U+ V, x “假”的本质特征说明,“假”,也蕴含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准确地发掘、积极地利用“假”的社会价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把握住鉴别“假”的积极社会价值的标准。假的事物或现象,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应同时具有下列三条标准:* H7 w. f* l! Y- E; S3 X8 ?8 e
第一,尽管是假的,但它是有用的。没有任何现实效用的假,就是毫无意义的假,地地道道的假,它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价值。比如有人说,只要张着嘴巴耐心地等,天上一定会掉下馅饼来。对于这样的假话,凡是正常的人都不会去理睬。
6 E# ~* `! V; X( _5 p; V 第二,尽管是假的,但它是逼真的。如果与真的相去甚远,产生不了真实感,人们也就不会信以为真,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演电影时,主人公从暴雨中跑进屋来,身上却没有一丝雨迹,这样的假,自然产生不了应有的艺术效果。+ P; V$ ^/ q4 @- x) P7 n
第三,尽管是假的,但它是无害的。产生不良后果的假就是虚伪的假,它只具有消极价值,不仅不能利用和发挥它的作用,而且应当揭穿和消除它的危害。用假枪去劫机,就是犯罪,当然应该绳之以法。
/ ?5 t8 I, Z: a/ S 具备了上述三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假”就具有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就可以仿效它,利用它,以满足人们的正当需要。例如,卓别林是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他的表演为世人公认。但有一次仿卓别林表演比赛,他只得了第三名。毫无疑义,第一名、第二名肯定是假的,但这种假是有积极价值的。它有用,表明人们对卓别林表演艺术的赞赏;它逼真,说明表演者的表演艺术已达到或超过了卓别林原有水平,使裁判都误假为真了,这当然是无害的,不会产生什么消极的后果。
+ ?4 z! E+ m. c1 x 再如,有个“灭鼠大王”发明了一种灭鼠器,能发出一种鼠的鸣叫声,老鼠听了便产生强烈的快感而奔跑过来,随之将其捉获。这种鼠的鸣叫是假的,但它有用,逼真,不是有害而是灭害,因此,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N9 O, r/ K& q/ B/ G
“假”,如果不能同时具备上述三条标准,就不会产生积极的社会价值。例如,某地举办学猪叫比赛,有一个人学得最像,连续几届冠军,裁判员对他的声音极为熟悉。有一次一个人拉了一头真猪在幕后参赛,结果猪只得了第二名。学猪叫应该说是无害的,此人得了第一名,也是逼真的,但却是无用的,一般情况下它不具有什么积极的社会价值。相反,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无聊的举动。
# I* J. }* z! v; y' u 假牙、假肢,有用无害,越逼真越有积极价值。: O# q. a7 j( a0 M
相反,**,尽管逼真而且可以通过欺骗进入流通领域,对欺骗者来说是有用的,但它是有害的,决无积极价值。# ]0 a& l+ B t5 k) R
假枪,也可以说是有用而逼真,用来演戏无害,有积极价值;用来劫机、抢银行,就是犯罪,决无积极价值了。
* k8 q$ f i+ P% p. G1 B2 K* V 所以,我们在衡量“假”的价值意义时,一定要坚持上面的三条标准,使“假”产生出积极的社会效应来。
7 I8 r5 [9 `) C* x3 T& O2 q4 q0 y$ Z- Z
" `% c: {+ i: w8 b% O
假话存在的必然性(1): m+ c; W5 K$ _: {" g
' v5 ~5 T' M0 @- }1 j6 ^+ S3 _8 e; L5 s+ u* l
不真实、不符合实际的话就是假话。假话是诸多假的现象的一种,因此,它受假的本质特征所制约,其外延也表现为善意的假话,恶意的假话;有用的假话,无用的假话;过头的假话,不及的假话等等。生活中,我们无须特别注意,就能够发现各式各样的假话。可以说,假话,无人不说,无人不听,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8 D- G/ G# h2 N" ?( |' {8 Q G! [3 v 假话存在的必然性,其根源在于人的社会性。. {( K' I" z3 R+ z
第一,它来源于人的思维的隐蔽性。, {8 S' J( E0 E8 D" k3 l7 B6 R* U* g
人与其他动物的显著区别在于他有独特的、高级的思维。人的思维能力,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复杂化。有的人高尚善良,有的人卑鄙残忍;有的人真心实意,有的人虚情假意;有的人团结友爱,有的人勾心斗角。就是同一个人也往往表现出两重性,并不是高尚又高尚,纯洁又纯洁,也不是卑鄙又卑鄙,污浊又污浊。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平衡的,因此,人有公开的一面,也有隐蔽的一面。世界上一切生物中,人是最善良的,也是最残忍的;是最聪明的,也是最愚蠢的。地球上大约有三十四万种动物,它们在与同类的决斗中,绝大多数是以驱赶为手段和目的,而人却要残杀。最凶猛的食肉动物并没使任何生命灭绝,而人却使诸多的凶猛食肉动物灭绝或濒于灭绝,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这不是既善良又残忍,既聪明又愚蠢吗?8 O& N/ I4 Y$ I
人的两重性,确切地说人的隐蔽性决定了假话是不可避免的。想的与说的不一致,说的与做的不一致,当面说的与背后说的不一致,这就是假话的突出表现,谁都逃不出去。% q8 F, z9 i- l3 z' H) B' ?. l
秘书给首长写讲话稿。稿子写得不错,可首长读得不通顺。秘书心里想,这个首长真够呛,但嘴里不能说:“首长,我写好你却读不好,干脆咱俩换一换吧。”而只能说:“我这个稿子写得不太好。”$ Q; D: j T$ k( P6 M: \
你见了一个漂亮姑娘,心想真好,我真爱她。可你已有妻室,你不能对别人说:“我现在真爱她。”而动物则不一样,它可以直接表现出来。这就是人们共有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表现在语言上,就产生了假话。
. k' {9 s& n8 b! x# d5 r$ U 第二,它来源于人的利益的对立性。2 s% b6 M; i( A1 e: b4 A, H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们越来越感到地球太小了!当我们看到宇航员在遥远的太空中观察地球的电视时,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 `9 N+ `' T! `- V# F, Y4 t9 x3 e% c, T
假话存在的必然性(2)) n% b1 E) W. H' A
" S5 w# l7 u+ q! S! j! z; e1 Q
. _. }( }5 |7 |) _5 W# E+ ~% \传递假话应注意的问题
3 E" G3 _/ x' {. T! B. p& U
. I% |5 o( F1 ]1 m
" h, X% u: w% j' f( e 假话毕竟是假的,假过了头或时机不当,缺乏技巧,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掌握好“度”。
3 J/ T1 H3 B- e& J& }. A) } 第一,必须重视讲假话的目的性。
! S4 l% m5 Y1 a9 Q' ~: d3 B 一定要从党的利益出发,从大局、从团结出发。决不能从私利、从帮派、从歪门邪道出发。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离开了这个目的性,就成了真正的欺骗。
C0 i9 d2 f% Y }9 x, c1 t! E 第二,必须重视讲假话的时限性。& ?. N- L$ q+ F
善意的假话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和范围性。有的假话具有暂时性,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假话就不起作用。例如某些保密性事宜,一经公布,再说假话就适得其反。患了不治之病,开始可以骗他,到了最后关头,还不告诉人家病情,让人临终连句话也没留下。有的假话具有永久性,要一假到底才有作用。例如个人隐私,至死也不能随便泄露。有些假话范围较窄,超出了一定范围,假话会产生严重后果。例如有关首长间的误解问题,只能在有关首长间传递。扩散到群众中去反而添乱。有些假话范围较大,范围大了才起作用。例如消除与友邻之间的磨擦问题,大家都相信就减少了矛盾。
+ M5 F: T6 J' d; S3 i 第三,必须重视讲假话的逼真性。4 P1 W3 E) @- R. Y0 U" e
一定要使假话像真的一样,假得恰如其分,假得合情合理,让人听了信以为真,受了骗还很愉快,这才能产生奇特效果。如果假话一出口就露了馅,还不如不说。妻子给她自己妈妈买件衣服,不合适,送给婆婆,说:“今天我多得了几十元奖金,您老给我们带孩子挺不易,买件衣服,您看合适不?”这是假话,婆婆穿上不合适也高兴。如果说:“本来我给我妈妈买了件衣服,可这件衣服您穿着准合适,因为我妈妈比您瘦,买错了穿着太肥。”这是真话,婆婆准会不高兴。0 N( s. b1 c; @& m2 G# C) T, V
第四,必须重视讲假话的选择性。5 P+ t" s. E8 v* N/ z
真理只有一个,但假话却多种多样。从什么角度,对什么人,讲什么假话,都要加以选择。比如,有人喜欢好听的,你吹他几句可以;有人不喜欢吹捧,你就不要去奉承。0 `/ G& Q5 H# F* y; L4 B2 C& o; \
总之,真话具有普遍性,而假话只能哄骗少数人;真话的存在是永久的,假话的存在是暂时的;真话与假话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真话的条件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假话的条件是人为编制的;真话不能过头,过了头就变成了谬误;假话也要掌握分寸,没有分寸也便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作者:王怀志 郭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