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T4 ?5 T- w6 S4 ^% N* r K
1 V6 O* _0 x* u5 {) f' O, O |
调研文章怎样选取材料?' y9 [7 x7 i% z5 G" n- w* ~
; I1 y& @9 f. ~/ }" j5 Z/ i, T& X老秘观点:
% P2 k) p+ ^0 s4 U: N* \9 s1 X" t$ ]0 q8 e0 L
要注意以下几点:9 X4 b" h, P Y
8 v: N* S- J% R$ \3 ~ r; Z6 h(一)选材要贴紧主题。调查得来的材料是大量的、具体的,甚至是零乱的,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有些有用有些未必有用,有些有真实的,有些是不真实的,那么在分析材料的时候就要认真筛选,把那些有用的、重复的、真实的、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材料留下来,其他的材料则应去掉。一些有经验的同志,在调查阶段就在边记录边筛选着,凡符合主题的材料包括重要的语句、数据、观点、事例等都划上着重号,这样就为分析材料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在选材问题上,有的同志往往被众多的原始材料搞得眼花缭乱,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把与主题无关系或关系不够密切的某些材料也硬搭上去,结果是冲淡或淹没了主题,文章变成了大杂烩。比如一篇反映某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文章,主题是通过这个典型说明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的必要性,所选的材料本来够用了,但作者又加进了兴办公益事业、发展生猪生产、共产党员带头推销农产品等几个典型事例,也许作者是为了表现“精神变物质”,本来在“物质”方面概括性地讲讲总体发展面貌也是可以的,但篇幅不宜过大、事例不宜太多,否则就与主题不符了。如果要全面反映该村的变化,那就要换一个容量更大的主题,才能涵盖得了。
9 x* B8 g: ?7 j; {7 p
9 V6 W# l8 Z3 [. n4 W(二)材料要充分。调研文章是用事实说话的,这就要求充分地占有材料,包括事例、数据等都要齐全、具体、实在,使之足够说明某一个问题,否则就会使文章流于空洞,难以使人信服,甚至给人留下强词夺理的印象。一般来说,掌握材料是在调查阶段就要完成的,但有时也有例外,即在分析材料时发现材料不够用,或者只有间接材料而没有第一手材料,或者只有粗略的材料而没有具体的材料,或者只有“面”的材料而没有“点”的材料,这种情况下就要返回去补课。有的同志不是这样做,而是仅凭手中的材料,再加上一些苍白无力的议论,硬凑成一篇文章。比如一篇以《加快我老秘网市小城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为题的稿子,名为调查,实际上只有城镇与农村人口分布比例、小城镇建设新增面积等几个数据,然后就是作者本人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论述以及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一系列“思考”,人们从中无法看出该市小城镇建设的全貌、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发展趋势,也看不出所提的对策有多少事实依据。这样写法,作为论说文也许还说得过去,但作为调研文章,就显得空泛了。
5 t2 @ ^& A' Q7 f" ^; i& n: G: g+ J; [3 l. I. [1 e
(三)注重材料的普遍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