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说过一段话,道出了同学之间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即共学、适道、立和权。这对职场中的我们如何搞好和上司的关系,也很有指导价值。
4 z: D# t7 e4 R: ^% G
6 J# m' D3 B; v, i$ P8 m. c 一提起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很多人都喜欢把它庸俗化。认为下属和上司搞关系,就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结党营私,是为人不齿、见不得光的事。其实,下属和上司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搞不想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把它搞得更好的问题。- F! |% D5 Z& z' s. A! k3 O2 m
% m9 \" e5 T8 y Y( H# i
B4 q* [" `1 q6 Z0 O9 ~& _. \ 按照孔子的理论,我们不妨也把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分为四种:共事、共求、共创、共享。7 {. M/ A, S' I; A" y+ u
" p5 y* i' g. N M, G* `! S, f3 C! Y
0 R7 x& o5 R- |# n* g: j+ D) C
第一个层次,共事。也就是说,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完全是工作上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八小时之内,上司派活,下属干活。八小时以外,各回各的家,互不相干。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往往用称职和不称职来评价,下属对上司一般用可敬不可敬来形容。
; i& ] [+ m0 C7 C8 V ?+ A) h
% v' ^; T/ n; s) r- ?; [" a7 K 第二个层次,共求。说白一点就是上司和下属有共同的追求。这个追求包括工作上的追求,人生上的追求,或其他方面的追求。有了共同追求,上司和下属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共事的基础上,可以一起谋一些事。能够和上司共求的下属,一般都是比较有思想、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为上司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如果上司和下属有了共同的追求,工作关系就会更进一步。上司会把下属视为贴己,下属会把上司看作知音,相互支持共谋前程。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重用和不可重用来衡量,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信赖不可信赖来比较。
2 F; M, ^+ R+ r
5 F# f O% h; X) d' ]0 x% e
! l3 ?3 ~2 W, D7 ?( v0 F7 E) l 第三个层次,共创。共创什么呢?当然是共创大业。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对下属是任用,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对下属就是依靠了。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重用的是下属的才,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依靠的就是下属的德了。处于这个层次的上司和下属,基本上没有了上下级的严格分别。上司对下属是绝对信任,言听计从;下属对上司是无比忠诚,肝胆相照。两人可谓是同进退、共荣辱。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依靠不可依靠来检验,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追随不可追随来度量。
( a9 Y/ l$ p+ I& S/ Q; c, c$ u G: B- X: i! S
6 {5 i3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