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 F! {' [: c3 F7 b7 k' U/ \5 c1 G9 J T' N
通报是《条例》规定的第九类文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如何理解与把握通报这个文种的特点?
# \& U" k. K. L0 D$ D6 ]! j
4 w4 y! k1 \) f! n老秘观点:+ j8 f4 w( R( k% z% h
5 f4 K$ S# P [0 x3 E' t- e(一)基本概念。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x, `: t9 g5 f
(二)主要特点。
" t( X1 p& l' ^. k0 e: U( F7 j2 j1.告知性。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 I$ U' c( g3 B+ Q; Y; i
2.教育性。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 _' K' r' O Z7 \3.政策性。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 ~8 B& H5 @4 z4.目的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通报,都是介绍典型事例,有的放矢,目的性明确。表彰性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先进事迹,评价典型经验,宣传先进思想,树立学习榜样;批评性通报,主要是批评违规违纪事件,分析总结事故教训等。告知性通报,主要用于传达上级重要指示精神、重要会议精神、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教训等。
$ I7 r) S1 y+ {% i7 ?1 E1 Y% N5.时效性。如关于关于煤矿近期事故情况的通报等等。* j1 |+ _6 E* \$ q! B$ f5 C0 ~
6.特定性。通报的发布范围,往往是在一个机关或一个系统内部使用。通报虽然具有公开“通“晓,广而”报“告之意,但发布范围仅仅限于本机关或本系统。4 O. ^9 k& W1 M+ a2 L+ M
(三)基本种类。: x: B9 d/ d" o& m3 n: j* g
1.表彰性通报。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s3 i( `+ Y( H- p7 Q- J ^
2.批评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9 C5 O9 l; [& o0 n. ?, V: H3.情况通报。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 f. s; u" N5 R6 A(四)基本写法。
! c V; Z/ q( t( L; f1.标题。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w; a1 a! a$ a
2.主送机关。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M' M w& |7 ^; T
3.正文。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7 m4 K/ ~ a' j1 N, g: }+ H2 k
情况通报正文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被通报的情况,二是希望和要求。
9 N: s; X3 K" S( g+ e7 l6 S% U (五)使用文种。多以政函、办函方式。重要性通报采用政文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