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临城县发展改革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发表各类调研信息文章114篇,其中为县委、政府编发国民经济经济运行动态15篇,有价值的分析报告8篇(得到县领导批示的文章4篇)。在县委《临城快报》上发表文章45篇、《决策参考》上发表文章3篇。在县政府《政务信息》上发表文章36篇。另外,在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河北经济》杂志上发表文章5篇,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篇,充分发挥了参谋职能,为县委、政府领导决策当好助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经验:
: c+ ]! J( L) e# z) A+ e! W. ^) j3 f, c; ?* J$ A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调研的根本' r u" n, L$ a5 A" }) j L1 N* l
# L+ K/ g8 N6 F8 h! a “调研好不好,关键靠领导”, 一是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一把手亲自管,主管副职具体抓,形成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的调研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定期召开相关会议专题部署调研工作,制定调研题材和考评办法,每月一公布,每季度一上墙,每年一评比。三是局领导以身作则,重要调研亲自采访、亲自撰写调研文章,通过示范带动,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调研、人人动手撰写调研报告的良好氛围。四是及时掌握调研工作情况,解决调研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局,乃至全县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为县领导献计决策当好参谋。
1 E. O3 q' Z& |3 D' E4 ]: F1 m+ u8 A: d
二、制度激励是搞好调研的动力6 X* i& m5 k' D# L# n
* E$ [, f9 u1 _: }) k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调研管理制度、调研要点通报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调研工作管理制度,确保调研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建立了良好的奖惩制度,各科室每月至少在各类刊物、杂志上发表一期调研成果,每季度对机关各科室的调研上报和采用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并进行资金奖励,激发了调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定期交流制度。每半个月各科室要汇报一次调研题材的进展程度。每一个月要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商讨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每两个月各科室在专题宣传会议上,介绍调研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以确保调研人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 L% }4 \! Q0 l* }. Y. Q
9 ?1 f6 X8 c9 L9 Y 三、选准课题是调研成功的关键
/ k6 [0 L, S0 y. M# R5 {$ C
& Y6 `6 P" A0 Q% V8 o. ~ 选题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选题决定着调查工作的价值和效用。作为县宏观调控部门,要时刻想着为县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这就需要选准调研课题,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对县领导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思路与措施,从而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在调研课题的把握上做好“四选”。
0 c' Q! v9 v! _! M8 G4 ~( z+ h; ^% G, X; H- f- v' G- R
(一)选事关全县大局的主导产业搞好调研
( A8 ]* f: q5 _/ R2 }8 C3 S4 |$ C4 X+ R' T8 u/ J# N. _
2007年县委县政府把造船用钢产业、煤化工产业、建材石材产业、机械加工制造业、旅游产业等确定为我老秘网县的五大主导产业,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县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为保证其正常运行,我局课题组深入到全县100多个企业调查摸底,调查前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提纲和问卷设计,对每个问题深入探讨,寻求良方,在经过三个月的周密调查基础上,编制了《临城县工业布局规划》、《临城县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临城县机械加工制造业发展规划》、《临城县建材石材业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均数易其稿,精以求精,花费了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为该县今后经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看后,做出了非常肯定性的批示:县发改局调研工作细致,制定发展措施得当,为全县描绘了一张很好的发展蓝图,已把该局的参谋、规划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R! o) [8 f" B# m- b
8 h7 I3 {. d4 j# x' A6 T
(二)选领导最关心的大事搞好调研。
1 K: `/ T/ Z9 |0 Y' ~- D6 K/ s9 @6 H5 w% H
2006年下半年调研课题组就如何搞好县城绿化,提高县城品位有了初步设想。恰逢2007年春季县委、政府又做出了重大决策:利用三年的时间把全县未利用土地全部绿化,这也为县城绿化带来了重大机遇。县发改局调研课题组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深入县城内每一条街道,对树木种类、品种、名称、株数、生长状况进行了逐一登记,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走访了很多群众和临街商户,搜集到很多对县城绿化有价值的建议。课题组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关于县城绿化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的调研报告,随后很快被县委办《临城快报》“头版头条”刊登,刊登后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崔存利、县长宋向党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拿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并号召全县各机关单位及各乡镇都要学习县发展改革局认认真真抓调研,实实在在出成果的服务全县大局意识和精神。1 r# X8 T" C: t
1 c8 K" g& d7 a3 [3 d
(三)选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搞调研
, o4 K/ d7 X4 a9 y% G
, G4 D. c- w; s8 L: w 临城县是一个具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其中山区面积较大,有53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6%,并且山区群众历来有种植核桃的习惯,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从2000年起,我老秘网县大力发展薄皮核桃生产,到2007年发展薄皮核桃栽培面积已达5.25万亩,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为此,发改局课题组深入绿岭、绿蕾、新惠通等多家龙头企业和种植农户进行调研,掌握和搜集到了大量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调研文章,此文章先后被《中国农业信息》、《河北经济》等多家杂志先后发表,受到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8月份县主要领导还责成县发改局编写了全县薄皮核桃特色园区发展规划,这都说明调研成果已引起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该局调研工作的肯定。0 o# @# z; p0 S4 y) Z! H* G
3 m4 b# C9 @' P `3 W' i) g
(四)选适合该县发展的优势行业搞调研4 }% p3 Z0 Z+ ^! v4 d0 x
8 u4 K T" y/ L% F7 n" Z 临城县的小杂粮,目前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该县具有丘陵岗坡面积大、气候适宜等诸多有利条件,发展小杂粮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多年来一直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制约发展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一问题,发改局课题组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对30个重点户和2个重点发展区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明确了该县发展小杂粮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品种、人力资源等6大优势,找出了小杂粮保收系数低、生产科技含量低、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低、加工流通渠道不畅等五大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小杂粮的几点建议。撰写调研报告完成后,经县委主要领导审阅发至《决策参考》,供全县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决策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尤其是该县丘陵区的石城乡,利用这个报告,结合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目前已发展小杂粮面积万亩以上,包括有谷子、绿豆、荞麦等10几个种类,为全县发展小杂粮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4 L$ ?( u+ e- H$ _0 b8 L
" @ Z- i* J b& b3 q。/ j( X# X0 I' ^3 p4 ~5 A
5 ^8 ^$ y8 G( |" n总之,一年来,我局在调研工作中,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不断提高调研质量和水平,调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先进的兄弟单位相比,我们的工作仍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调研工作全局,虚心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大力度,再接再厉,确保全局调研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再上一个新台阶。) Z: p. w% B. t6 ]
9 Y5 E0 l7 o/ X4 V, o/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