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理论论据是指用经典论述以及重要言论充当论据。这一部分论据的重要作用是使论据具有权威性。同时简化论证过程,用起来既精当又简洁。议论文“无理不成文,成文即有理”,理论论据能很好地帮助论证提到相当的理论高度,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染,所以搜集和运用丰富的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历来都非常受作者的重视。然而有一些作者,特别是刚开始写议论文、学术论文的作者,往往不善于运用理论论据这一有力的论证武器,有的作者完全用自己的论述取代理论论据,使论证失去权威性和说服力,另外一些作者虽然搜集来了丰富的论据,而且也运用到文章中去了,但他们只会罗列论据,不会加以分析,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发挥不了理论论据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正确、恰当地运用理论证据,真正作到以理服人,以理感人,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非常重要。本文试从这一方面来论述理论论据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 F8 A+ R) n
: d% n4 _; M" d7 C' O8 Z. L 0 N0 ?6 q) G, t2 L" P
7 Y5 I% W+ z7 M( X9 I0 h
第一,善于选取对论题最具说服力的理论论据% s4 F7 c; A/ C0 e" I
4 r" R& X3 H+ q9 H4 u$ Z, Y
$ k( \3 `( B% ]+ |/ [0 ? _# q, L7 H) D* i& Q$ [
任何公理、定理或言论都不可能是专门为某一作者写某篇议论文或论证某一道理而准备的,但任何一个公理或言论的自身又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含,它像一个多棱镜,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去思索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启迪,而且世界万物又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在甲处讲的道理,乙处也可能用得上,所以在写作中也常出现“事不同而理同”的现象,为了使这类理论论据能更集中,更鲜明地说明问题,在运用的时候,就要善于选取最能证明自己论点的理论论据并抓取其中最恰当,最有用的那一部分意理来运用,做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也就是说,引用得恰当、准确,听起来好象是作者自己的话,这样运用,不仅使文章具有深度,而且理路也会通畅。例如下面这段论述中的引用:! m+ m, U: E; W) R' Q8 f0 G) o; z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当今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创造精神和紧迫意识,就得在世界大家庭中沦为三等公民,并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精神,就会一生暗淡无光,形同枯木。随着自动化、智能化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有可能在技术上被分化为“真人”和“假人”两大类。“真人”是创造性地驾驭自动化、智能化体系的人,是电脑的主人。“假人”是被自动化、智能化体系所主宰和控制的人,是电脑的奴仆。”(《重视学院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杨稳泉《军事》1999.1)1 f3 K1 y* `2 H, W) v( H
7 O5 x" V7 w( U# F5 `- D江泽民同志的话本意主要是指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但因“创新”一词蕴含着比较丰富的内涵,而且“科学技术”“生产力”又均与人的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作者正是透过江泽民言论的表面看到了这一深层的联系,从而将这一言论与自己论述的论题“重视学员创造性素质的培养”联系起来,用它来论证人的素质与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了引证精妙,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论证深刻而得当的效果。 @4 u* C% t5 ~: ?
6 i2 R0 |9 a* q7 t# ]8 C4 s2 ^
* C& @9 y0 F2 m. O8 E
- [- [. r _$ A; a% ^% s8 ^6 J第二,善于对理论论据进行深层的发掘
# N) |0 V: Z1 _- A; l7 R$ g( m, X# R( `6 {5 S
4 Y6 ?+ u1 L: v8 p) i O7 @
0 G: ]4 V ^: q: H& d/ r
理论论据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权威性,但它毕竟是前人(或别人)的一种经验或体会的总结,是一种理念形态,具有高度的独立性,集中性和凝练性,因此运用它来阐明自己的论点,就必须对它进行深层的挖掘,要顺着它的“纹理”破劈下去,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将蕴含在其内部精辟的思想昭示出来,从而避免“以引代证”、“观点加引语”的弊病,作到引用、说理相结合,“皮毛剥尽见精髓”。如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中,作者为了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分别引用了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观点作为论据: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 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些论据虽然十分丰富和精辟,但这些论据本身并没有直接指出时间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因,因此作者下面紧接着采用演绎推理方法对它进行辩证分析。作者首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作为大前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然后是小前提“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管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征。”经过这样的辩证的逻辑推理便自然得出结论,也证明清楚了论点“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由此可见,这种对引证的分析方法,既有高度的理论性,又有强有力的逻辑推理性,可以有力地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 X) c3 c$ ]( A; N# z. p& @. s A- y/ B) y% Y! w6 g. {6 X) P
; b% f# m' l. O; f* i
% n$ M- m% I' F6 E/ o6 j0 R
第三,对引证的理论部分所蕴含的意向要善于引申和发挥
; e: G! u J( S+ z7 b0 `7 K
# R0 d. v' J' {8 e! D$ X8 C# ]. U ' |, f% S+ u! }3 r5 G1 L4 w
; c& ]9 _) u9 P. Y能够对所引用的理论论据加以引申和发挥,即不就事论事,而是能做到由此推彼,由特殊推及普遍,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生发新的含义,推动理论向前发展,这是运用理论论据的终极目的,也是最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往往是对理论论据产生了特殊的感悟,凭借灵感思维,在脑海中闪现出某种崭新的思想,实现了创造思维过程中认识的一种飞跃,所以这种新的认识往往是文章最精彩的点睛之笔,也是议论文中最由价值的部分。例如:; _6 Q. R; F* C" r { f/ ^
- k% p- m8 |* @( E) X" x- v邓小平同志讲:“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的属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形势变化了,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没有随之变化。因此,要做好管理这篇大文章,就要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积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为官一任建功一方的雄心壮志,以开拓进取的勇气努力工作。(《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黄世海《军事学术》1998.10)
: H9 k! m+ k0 O: J$ O
) _* _4 r. B& t' o. h这段论述,作者由邓小平同志的言论激发了对管理工作现状的思考,剖析了现存的问题,并从邓小平同志的言论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并生发出去,深刻阐述了怎样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搞好部队建设。这里的理论论据如同电光石火般照亮了作者的思路,使长期在脑海中思索却又不知如何说出的问题突然变得清晰,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9 v7 E$ `. G* w4 _' W
T4 e, ^$ @, K" ?1 b5 o2 C
由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理论论据可将我论文提到更高的理论层次,而且也简化了论证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论证的辅助手段,但要运用成功,作到说服他人,还必须对它加以深层的发掘,既要会用理,也要会破理,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说理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