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安老耿 于 2014-9-24 16:05 编辑
% y) I& ~* M" H1 h$ V3 e
* D- c0 n, D3 P. _, r4 }8 C: V$ X9 X% f+ f2 n" x
% w6 }4 }) k6 l- Q+ V9 j4 m , C8 p5 p+ Z$ o" @
我曾经写过一篇《“照虎画猫”三步骤》的系列文章,说的是初学写作者,怎样入门写公文。在那篇文章里,我说:6 A0 o @6 P. ^8 p9 Q! I) y
e1 Z' i" m7 Z' L
什么是虎?什么是猫?
1 p+ r- k( N8 ?( T6 [4 d) U
) v. s. {: A- _4 `9 E# y5 c 领导要求起草的文件,就是我们将要画的“猫”。但是,我们没画过猫,怎么办?好办。你去找一只“虎”来,照“虎”画“猫”就行了。“虎”是什么?“虎”就是公文的规范文本。! T7 X* o! E: N8 ?% g) }
1 Q8 ?3 c& j# i* K
在本文里,我还是套用上边的比喻,把领导要求修改的、或者我们自已要修改的公文称之为“猫”,把修改之后的合格的公文称之为“虎”。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化猫为虎”。9 M% z7 ^3 q/ G( [2 M
9 |$ g: [7 h+ j/ Z1 X# `
“化猫为虎”,就是修改文章。
4 W T0 _3 T+ L+ t4 }# M" k" H! i! i4 D1 n$ @! |6 \: R9 O
也许,您注意到了,我写的是“化”,而不是“画”。为什么用“化”而不用“画”呢?我以为,“画”者,只不过是画皮毛而已。凡是大家,表面上,看其用笔在“画”,实则,用心在“化”。 “化”者,一是,“化”灵魂,二是,“化”筋骨,三,才是画皮毛。此“画”,也是“化”,由内而外的“化”。 凡是大家,都注重文章的修改。“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经过了多年的和多次的修改。他给恩格斯写信说‘这自然象生小宝宝一样,在一阵剧痛以后用舌头去遍舐那活宝宝,多愉快呀。’在文学家方面,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修改过七遍。他们写那样大的作品还改了又改,我们平常写短文章更应当多加修改了。”(何其芳《西苑集》)
; q8 Y* p+ _+ A, M- P" x. W
( ^9 m C9 U& v& t; g9 R 何其芳先生说过,“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7 O/ e+ ^3 O: V+ V1 x" H$ n" d2 F- R# V$ e9 g
那么在,修改公文 “化猫为虎”的过程中,要用那些功夫呢?( y# O j g& {, w% N5 `
6 ~3 {9 n; z9 h) u/ b8 o- h- i2 R 上文,我解释了为什么把修改文章叫做“化猫为虎”。在此,我想说一说,怎样才能看出,要化的“猫”有什么毛病。' p! J1 u6 W O% p, M- T
2 H3 a& [4 E1 G$ J, u+ H& S 二、诊断:“病猫”病在那里?7 y2 `) U0 G1 _( D! @" B
, X/ `# P. {0 }) P }) m 那么,在修改公文 “化猫为虎”的过程中,要用那些功夫呢?
9 N( S# E& ]$ P. s1 `7 n) h% Z& k7 \8 W1 ^ H4 C$ a& H' t* B$ |
记得,好象是陆游吧?他对想要学写诗的儿子说过:汝要学写诗,功夫在诗外。俗语云:功夫在外不在内。6 ? B# [3 Y6 \1 v5 V
3 N t- Y$ k6 g& E! K2 W& ]
把这两句话的本意,借用并延伸一下,是不是同样可以说,修改文章的功夫,也在文章之外。
# |9 C/ G. h0 I/ T1 a! X
) y( F8 Y+ _2 s# B" ] 几乎每个人都看过大夫。你看,大夫给病人看病时,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诊断。西医,惯用听诊器,血压测量计,还让你先去做种种名目的化验、拍片子。**呢?先让你把手伸出来,号一号脉。然后,才给你开药、打针,做手术。
4 M0 ~, ?1 ?# F4 n4 `; D# {! K! o7 n 因此,我们在“化猫为虎”之前,首先,要对“病猫”进行一番诊断,看看这只“猫”病在哪里。
6 u" N" z6 ~* Y* ]7 p2 E, p 大致说来,病猫的诊断分为三步:4 Z. w0 G* h4 B) W* u
% }& Y& c. u; E3 Y* ? 一、询问。3 n- w1 F( |- D6 O3 M" P" X
( t, ?" K3 N9 n3 C0 K' H& l 一问“病猫”的领导。一篇公文完成之后,要送交领导审阅。领导如果不满意,往往指示要进一步修改。这时,你切不可拿起稿子,转身就走。而应该向领导询问对文章的修改意见,越详细越好。这一步,不可忽略。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都没功。二问“病猫”的主人。如果,你是修改同事的文章。还应该问一问同事,请同事谈一谈他对自已文章的意见。并且,最好是把问之所得都记录下来。, {4 M5 ~; j5 L9 _% G9 e
4 E% f: F- W1 I/ b! c. c. ]
二、体检。
) x9 a5 o# y- n' n. A6 i5 D
; }9 q0 N, I) e* a* J 怎么“体检”呢?我的笨办法是阅读,并且至少要读三遍。这就是“三读”:一读查立意,二读查结构,三读查语言。鲁迅先生说“写后至少看两遍”,改文章也应这样。鲁迅尚且“写后至少看两遍”,我们改文章,有时是改他人的文章,看三遍也不为多也。7 \; F1 F" b7 H" ~, V1 ?
8 @, y5 j, k/ b* ]$ }0 o: ` 三、写“病历”。+ D" d8 S% O" g
9 o* ~, t- H9 Q; k& _" ~# r 就如同大夫给病人诊断后要写病历一样,修改文章,也要写修改意见或修改提纲。初学者写在纸上,笔杆子写在心上。 “病历”写些什么内容呢?一写领导对文章修改的要求;二写文章原作者对文章的意见;三写自已阅读时发现的“毛病”和修改的思路。& Q9 V$ O, Z6 K1 s! j/ U9 [
+ p0 q* \7 O7 D! ~9 H
其次,开“药方”,照方抓药。
4 R7 o# k; o0 v- @2 H2 m$ b8 x0 H- x# |$ I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