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群49231471突发“口水战”,所幸贾陆英老师的《论语问答录》准时开讲,”火势“才得以控制。谁对谁非,老猫不作评论,请参与者各自参悟《论语》。刚老猫草拟了《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群规(征求意见稿)》,已交潜龙老师审阅,明天公布征求大家意见,今后将严格按规矩办事。再次重申,中午之事不得再次提起,既往不咎,来者重罚。今日贾陆英老师继续组织大家学习讨论了《论语》为政篇第10章,特别感谢”石子云“网友花了大量精力进行整理,欢迎大家在此继续交流讨论。 ( s7 u/ l# g' ?9 L7 |, y
贾陆英:
$ J: t4 Q: b: l5 y- K1 G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10章,2·10: * q. \% S* L2 P: ?2 o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所抱有的动机。 所由:所采用的方法。 所安:所追求的志趣。廋(音sōu搜):隐藏,藏匿。 孔子说:“看他言行的目的和动机,观察他做事的方式和方法,考察他追求的志向和情趣,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 m6 Y7 H$ `. @4 d7 J g问:孔子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识人? 答:孔子 “识人”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观”字上,他曾说,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观,就是要观察他的行为。所谓“视其所以”,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所谓“观其所由”,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所谓“察其所安”,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志向和情趣。经过这样全面深入的观察,就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这个人也就无法隐藏了。
6 C# }* t. v/ Y! x# A7 S夕惕若:同样也是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和警示。贾老好!儒家学问,一脉相承,贯穿始终,交相辉映。《大学》有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 f. w9 a) `6 J+ e/ Z
贾陆英:知人识人,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学会的一门学问。同样也是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和警示——赞同。
' Z# X, V: W. y X+ ]睡虫西麦: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夫子为何要用两个反问呢?一个反问已经表示程度加深了,作为夫子这里情绪怎么那么激动啊——又反问又重复的。贾老能给个夫子说这些话的前因后果么? # Z6 C) S7 M5 c; \- S) r; B+ O5 l
贾陆英:“贾老能给个夫子说这些话的前因后果么?”——《论语》中就这一句话。
2 s( |" t; ?- v6 Q6 f5 h夕惕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严乎。
0 l- L; o5 o' s1 o6 r- N2 Y睡虫西麦:那夫子为什么这么激动呢?
( T& p' {6 O/ X小风飕飕地:世间万事,知人最难! 6 r- Z9 T3 \4 W3 n- {& P' e/ F+ z
石子云:我正想说既是观人,也是修身。
+ G2 G, J; m& o& E贾陆英:《论语》中孔子论述知人、识人的内容很多,其要点是:一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言谈去识别人。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不懂得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可能识别人。他看中那些诚实勤奋但不善言谈的人,认为“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要求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他反对那种花言巧语而不干实事的人,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并警告说:“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花言巧语可以败坏道德。他还反对那种说大话空话的人,认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那些说话大言不惭的人,往往很难说到做到。 6 i$ \) F4 g, O, b) W& }' l
夕惕若:“视其所以”,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所谓“观其所由”,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做事总要目的和手段都要光明磊落的好,实在难两全,取其“所以”。光明的目的通过卑劣的手段完成,总比卑劣的目的用光明的手段完成的好——不能两全的话。
% `2 T# H6 P f# y) {睡虫西麦:目的和动机,方式和方法。前者是故意存在,后者是技术能力。“夕”的意思是,想法比做法更重要么?但贾老刚才说了,更重行。 * q4 J# z R" a \7 m3 e
皮·布鲁斯南: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友。 % L N! c, X2 B* R6 n& y
贾陆英:目的和动机,方式和方法,还有情趣和志向。 0 k( g; u W0 j8 u1 h
小小的确幸:兵者诡道也。
( R. w) J2 B/ ]0 H海蓝:自古言:画虎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難知心。对一个的了解,我觉得应从他成长的环境,行为的方式,业余的爱好,结交的朋友及长期的观察入手,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7 \' k, }, x0 D3 F0 M1 \0 E
睡虫西麦:光明的目的通过卑劣的手段完成,合情不合法。总比卑劣的目的用光明的手段,合法不合理。夕,一个犯法,一个违法,你说哪个更严重哦。记得进群不久的时候就谈过识人的话题。 4 ]+ X$ X6 k) J
夕惕若:对于了解人物,孔子讲的很深刻了,后人也有发散,比如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为,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再有: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用人七术 诚然,道理谁都清楚,谁真正做到了???
; K: y: {7 Q4 D3 m# J7 A& \$ {小风飕飕地:夫子讲的当为言与行要符合道的要求!所谓道,是大道! 7 B) j- `5 j/ B5 p! Z
小美乐乐:哪些人做到言行一致了? ( W) K5 `0 N9 n8 O: h6 k) [; X3 D7 v
皮·布鲁斯南:都是在路上,追求完美中。
+ t0 W1 C4 k% d4 ?贾陆英:兵者诡道也——真理只适用于一定的范畴。此乃与敌人斗争之道,不适用于一般的人际交往。 " l3 H" O& T' K1 H
浙江-吉祥天:做不到和价值观错误是两回事,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哪怕没到达终点,至少我在前行。但是如果方向错误了,你再努力,最终也是背道而驰。我感觉又回到了一开始讨论过的王霸之争。 / i/ ~- l! g. `0 Q- c# x; ]8 x
小风飕飕地:既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的方法!而非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光明磊落!光明磊落只是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但对于处理宏观问题,当以目的正义,方法合理(最大限度兼顾道德诉求)为主!
, @2 `0 w+ `9 T/ x贾陆英:而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行为去识别人。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这就是说,识别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的言语和行动对照起来加以观察,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孔子提出了一个识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一个人的品行如何,与他的言语没有必然联系。好人难免会说错话,坏人也可能讲几句好话。因此,既不能因为某人说几句好话,就举荐他、提拔他;又不能因为某人品行不端,就把他说的好话也弃之不用。关键是要看他的实际行动,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就需要用人者出以公心,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对每个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W! I0 m7 J-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