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搦管提笔,根据公务活动需要从事文稿写作时,思维的天空总是“彩云密布”、思绪纷飞,倏忽间“掠”过一个个“挥之难去”的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领导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将采取哪些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如何打算?等等。而随着我们“运思”之风的吹拂,这些“任性游走”的“思绪云朵”,便渐渐幻化成一条明澈的溪流,引领着我们的写作活动“穿文而下”,最终成为统摄全篇的“思想灵魂”。这里说的便是公文写作中思想的积累。
. E P2 c& n c, j: E
公文写作培训班
( `% Z( n9 e- K. e" ^$ R1 m文章的思想,不是浮于水面的落花,捞之可得;不是垂挂檐下的冰凌,拂之即落。它宛如“宝石”,藏之深山,非累月经年、开挖深究不可取;好似“钢刃”,取之矿石,非高炉烘烤、千锤百炼不可得。
/ H" X8 e! E5 X$ ~1 T, g" d4 K! }4 E& H E2 ?) x8 K& O* Y
然而,我们思想的“泉源”在哪里呢?
" Q' @9 K: }- r8 \
, A k* V% S1 c一、在对有关政策文件的准确领会中 ' c, Q+ R. |+ Z3 ]: q
% @# @3 x s0 C+ Q/ L8 ?5 b: c
公务写作,不像私人写作那样可以兴之所至、随性挥洒。它的“遵命写作”的内在规定性,要求它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有相关政策文件作依据,都要与相关文件精神“合拍”。这就是公文的“合法性来源”,也是它的“权威性”所在。这对公务写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缺少了合法性,没有了权威性,公文的“执行力”就要大打折扣。 M3 m) |+ g) P, |
4 s1 m8 P9 s7 a& f4 v5 \
那么,对公务写作者而言,哪些政策文件属于“必读科目”呢?很难一一枚举。这得结合具体的公文写作实践来看。一般来说,一个公务写作者积累的相关政策文件越多,他写作的自由度就越高,所写公文的权威性、指导性和专业性就越强,其实施和操作的空间就越大。 ( a7 H4 h" m4 X1 Q" ^5 \) P
; [5 G# d4 i; i* }7 T4 T, l( T
从文件制发和颁布的来源来看,有国家层面的、省级层面的、市级层面的、部门层面的等。从文件的类别来看,有法规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制度性文件等。从文件内容的性质来看,有综合性的文件,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市关于“五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专业性的文件,涉
, P: E4 ]7 N( ^/ ~$ a4 V, t9 B及 经 济、管 理、生 态、民 生 等 方 面,如××市加强城市管理“××五”规划、××市夜间施工管理办法等;有社会性的文件,如××市全民健身纲要、××市流浪乞讨管理办法等。 ; s) E$ ^+ u3 c% g5 I
( F4 Y6 c) P+ u7 p根据从事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写作者所要学习的政策文件的广度和精度也不一样。如在政府综合性部门工作,就要有意识地积累更多的文件资料,这种积累越全面、越丰富,就越好。因为从事的综合性文字工作,要求写作者务须从脑海中“调用”更多的文件积累,如撰写一年一度的工作报告,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而在具体行业部门工作,第一要务是谙熟行业性政策文件。如在城管部门工作,就要对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公用设施等各类政策文件了然于胸,而对综合性政策文件也要掌握,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可能要降低一些。有些文件,不仅横向上包括当前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纵向上甚至涉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本地和其他地方乃至国外相关城市的比较等。如××市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不仅要涵盖本市推进智慧化建设的基本历程和各阶段要求,也要涉及和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比较,每一个环节的写作,都要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来源和现实发展考量。
0 Z L+ b7 a& L$ Q1 h* U) ?$ ~0 s6 n- ~) O" A& ?% C2 d
我们写作时,如何领会和汲取文件的“精髓”并为我所用呢? ( P8 f, }# ~3 o& a* t
! u' e9 L4 {8 s" y! I
一要准。就是要坚持精准思维的观点。阅读文件,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否则,即使拿来作为行文依据,也令人顿生大而无当、尾
& y. Y0 P0 N E' H3 X4 M& q) j! P大 不 掉 之 感。换 言 之,“准”的 要 求 即 是“精”。我们常说“精准思维”,唯有“精”,才能“准”也。就是要有的放矢,切口精准。有些政策文件“体格”庞大,而和我们行文要求有所关联的也就那么一点点儿。这要求我们在摘引文件论述时万不可“茹毛饮血”“生吞活剥”,不加分析和提取地原文照录或整段摘引。一般来说,政策文件摘引当宜“能简则简”、点到即可,切不可汪洋恣肆、“泼墨如云”,否则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 J1 l$ h. J' m
8 [" _7 o; o! I二要全。就是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从横向上看,要全面把握所引政策文件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等,切不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和望文生义。从纵向上看,要结合文件出台的时代背景,深挖文件制发的目的宗旨,探究文件出台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将来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一句话,对相关政策文件要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扪毛辨骨”地思索和研究。 H! C0 V5 J, K- G' B' \; {
9 s8 p9 N+ `- B" S) h+ T三要新。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在对政策依据的引用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上,我们一定要有全新的视角,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俟上面政策“风向标”出现“风吹草动”的迹象,我们立刻要有所感应,并在行文时有所体现。这里不是说政策有“对错”,而是说时代有发展,情况有变化,政策有代递。作为一名应用文写作者,我们对此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 8 X: h- f! ?/ r. g
: Z( T, r( k2 H" j' r) r6 ^% ^
二、在对领导一贯要求的全面把握中 5 P( Q" L6 ^4 q) n' Y$ c$ L- k
/ w+ ^: m2 d% x2 ?" K
公文写作者在多数情况下的写作,是应领导要求的“遵命写作”“命题作文”,显然不能“我心写我口”,而完全把领导的想法、要求丢在脑后、“弃之如敝屣”。如此写作,即使再妙笔生花,扬扬得意,也终将是失败的。
! d5 T$ \# a2 T/ ]( y S$ Z' W: ^5 Q+ U9 z% M
因此,在公务写作时,领导一贯的要求就是写作者思想之舟的“吃水线”,高或低于此,都将“意有不逮”,领导不悦、文章返工都将在所难免。换言之,公务写作者的写作是“关起门来当领导”,是“代领导笔录”,写作者的思想就是领导的思想。可以说,写作者对领导的相关要求掌握得越全面,理解得越透彻,就越接近于领导思想的“真实”,就越是接近“成功的写作”。
! s# ^/ i* z/ S6 o& v
1 h* ?8 G0 i6 D1 m写作者对领导要求的把握大致有四种情况:
( b. ~: O$ {0 H( M2 f& V5 F8 S0 d) c" b/ R+ n* X
+ p0 e+ T) R; S0 {' P, z# m# w- _. L) s& h# c. a% _# C i
五、在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不断学习中 . h2 A6 M6 p0 ~
' C& q, h1 l% C$ I5 u4 x* K3 J知识可以生成思想,可以长出“理念”,可以发酵出“观点”,可以孵化出见解。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的宝库中往往蕴藏着熠熠发光的思想燧石,开挖出来,即能成为照亮全篇的灵魂。如通过对城市管理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我们脑海中就会有标化、精细、长效等管理思想,就有了服务为本,质量至上,效能优先等先进理念。此外,知识的相通性,也使知识广博的写作者在写作中更能获得举一反三、胜人一筹的写作优势,在“立意”上更能出新、出奇、出彩。文/ 房立洲 |